站内搜索:
    • 公司:
    • 北京潘家园古籍书店回收中心
    • 联系:
    • 赵女士
    • 手机:
    • 18500092109
    • 地址:
    • 潘家园旧货市场丁排79号
    • 微信:
本站共被浏览过 2741625 次
用户名:
密    码:
公司动态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详细信息

档案文献回收的具体步骤是什么?

2025-07-25 07:58:01    0次浏览

档案文献回收是一项系统性、专业性的工作,需遵循规范流程以确保回收的合法性、性及文献价值的完整保留。具体步骤如下:

一、前期准备:调研与评估

信息摸排

通过实地走访(如社区、旧物市场、历史事件相关地区)、公开征集公告(官网、媒体发布)、民间线索反馈等方式,收集散存档案文献的信息,包括持有者、存放地点、文献类型(如书信、契约、照片)、保存状态(完好 / 破损 / 濒危)等。

重点关注特殊来源文献,如机构搬迁清理的档案、家族传承的历史文献、境外流散的珍贵档案等。

价值初步判断

由档案学、历史学等领域专家组成评估小组,根据文献内容(是否涉及重大历史事件、重要人物、稀缺信息)、载体稀缺性(如孤本、早期印刷品)、完整性(是否有缺页、涂改)等,初步判断其保存价值,筛选出需优先回收的对象。

例:抗战时期的战地日记(孤本)、清代地方县志(存世量少)等优先级较高。

二、核心环节:协商与回收实施

沟通与身份核实

与文献持有者建立联系,核实持有者身份及文献来源的合法性(如是否为、合法继承、机构合法处置等),排除盗窃、走私等非法来源的文献。

向持有者说明档案文献的历史价值、保护意义,解释回收方式(捐赠、收购、寄存等)及后续保管承诺(如保密、妥善修复、合理利用等)。

确定回收方式

捐赠:鼓励持有者无偿捐赠,机构可颁发荣誉证书、纪念章,或在文献利用时注明捐赠者信息(经同意)。

收购:对具有重要价值且持有者有合理经济诉求的文献,由专业评估机构核定市场价值(参考同类文献交易记录、稀缺性等),签订收购协议,明确价款及权属转移。

寄存:若持有者希望保留所有权,可协商由档案机构代为保管(提供恒温恒湿环境、专业修复),签订寄存协议,约定保管期限、利用权限等。

依法追索:对非法流失(如走私、盗窃)的档案,通过公安、海关、司法等部门依法追回,必要时联合国际组织处理境外流失文献。

现场回收与初步保护

对易碎、濒危文献(如虫蛀纸张、霉变手稿、老化胶片),由专业人员携带工具(如无酸纸盒、密封袋、恒温箱)上门回收,避免搬运中二次损坏。

现场记录文献数量、状态(拍照、录像存档),与持有者共同清点并签署交接清单,明确文献原始信息(来源、移交时间、完整性)。

三、后期处理:专业保护与管理

与初步修复

对回收文献立即进行专业(如紫外线、冷冻杀虫),杀灭霉菌、虫卵等,防止污染其他档案。

对破损文献进行紧急处理:如撕裂纸张用无酸胶水修补,受潮文献放入干燥箱脱水,胶片档案密封避光保存等,避免损坏加剧。

整理与编目

分类:按文献类型(纸质、音像、实物)、时间(如民国时期、建国后)、内容主题(如政治、经济、社会生活)等标准分类。

著录:详细记录文献的核心信息,包括来源、形成时间、作者、内容摘要、载体规格、保存状态等,录入档案管理系统,生成编号(便于追溯)。

编目示例:一份 1945 年的抗日根据地土地契约,需注明 “捐赠者:XX 村王某,形成地:冀鲁豫边区,内容:农户土地分配记录,载体:棉纸,尺寸:30×50cm,破损情况:边缘虫蛀”。

价值再评估与定级

组织专家对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深度评估,根据历史意义、稀缺性、完整性等,划分保管等级(如一级、二级、普通),一级档案需存入恒温恒湿的特藏库,采取别保护措施。

保存与利用规划

按载体类型选择保存方式:纸质档案放入无酸档案盒,置于恒温(14-24℃)、恒湿(45-60%)库房;电子档案转存为通用格式(如 PDF/A),定期备份;音像档案数字化后离线存储。

制定利用规则:公开利用需符合《档案法》规定,涉密或敏感文献按保密期限管理,非涉密文献可通过数字化、展览、学术研究等方式合理利用,同时保护持有者隐私(如匿名处理个人书信)。

四、收尾工作:备案与反馈

归档备案

将回收过程中的所有材料(交接清单、协议、评估报告、修复记录等)整理归档,形成完整的回收档案,确保每一步可追溯。

反馈与宣传

向捐赠者 / 寄存者反馈文献保管状态(如 “已完成修复并入库”),增强其信任感。

对有典型意义的回收案例(如珍贵红色档案回归),通过媒体宣传,提升公众对档案保护的重视度,鼓励更多人参与档案文献回收。

关键原则总结

合法性:全程遵守《档案法》《文物保护法》,严禁回收非法来源文献。

性:优先保障文献物理,避免回收、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损坏。

尊重权益:充分尊重持有者意愿,不强制回收,明确所有权、使用权划分。

通过以上步骤,档案文献得以从 “散存流失” 转为 “规范保护”,终实现其历史价值、文化价值的长效传承。

被浏览过 2741625 次    版权所有:北京潘家园古籍书店回收中心(ID:11492865) 颜艳珍

10

回到顶部